在集團公司、陜西省郵政分公司深化提質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下,西安郵區中心錨定效益優先、精益管理,將降本增效作為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的關鍵抓手,繼2024年以精細化管理實現成本管控指標領跑全國郵政后,今年再次刀刃向內、改革加力,在確保時限、質量雙達標的前提下,聚焦機制創新、數據驅動、運輸革命三大維度,推動降本增效從指標領先向系統領先、從單點突破向系統優化躍升,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截至5月底,陜西省西安郵區中心陸運環節單價控制在0.664元/噸公里,大幅低于全國郵政陸運環節單價平均值0.86元/噸公里,優于全國郵政平均值22.79%;內部處理環節單價降至0.20元/件,較上年大幅下降22.52%;車輛裝載率同比提升3.66個百分點,在全國省會郵區中心名列第2……這些成績的取得,正是西安郵區中心以改革魄力深挖潛能、以創新實踐驅動企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機制革新筑基——全鏈條責任體系擰緊“效益閥”
“降本增效絕非財務部門的‘獨角戲’,而是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的系統工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構建權責清晰、穿透到底的責任鏈條,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成本線就是生命線。”西安郵區中心財務部負責人在年初降本增效專題會上的發言擲地有聲。
2025年,該中心成立了降本增效專項工作組,構建“專班推進、全員參與”的改革深化格局,創建“目標—責任—過程—考核”閉環管理新機制,打造“全鏈條、網格化”責任管理體系:將年度降本目標科學分解為件均成本、人均處理效率、干線郵車裝載率等具體指標,圍繞目標制定措施并落實“四個到人”機制,將指標壓力穿透至最小作業單元。同時,推行“數據會診日”驅動精準決策新場景,每周召開的降本增效工作推進會已成為管理常態,財務、運輸、處理等多部門聯合“會診”,穿透分析郵路盈虧、車輛使用等關鍵數據,真正做到郵路一條一條理、環節一個一個摳。
“請大家看一下西安到長沙、合肥的郵路數據。”在7月第一周開展的“數據會診日”上,該中心財務部負責人指著圖表為大家分析異常之處。“6月裝載率連續偏低,建議郵件處理中心、郵件運輸中心重點關注。”隨后,通過對西安到長沙、合肥郵路裝載率的深度追蹤,財務部拿出了“先上加班車、正班車收尾”的策略。這種基于數據的“多部門聯合“會診”、現場拍板決策”模式,確保了資源投入的精準高效。
數據賦能破局——“智慧引擎”重塑運營決策模式
“數據說話、集體決策、快速執行,這是我們機制改革的核心競爭力。”該中心財務部員工總結道。他們將數據賦能定位為“改革再深化”的核心引擎,認真打造覆蓋“郵路效益、車型效能、流量預測、成本構成”的多維數據分析體系。“你看,每條郵路的盈虧情況、郵路里程、關鍵成本項(油費、路橋費、人工)、自委辦成本對比情況一目了然。”這為精準識別成本“出血點”和增效“潛力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西安郵區中心每月深度分析郵路損益及影響因素(車型、裝載率、品類等),動態優化作業組織。今年3月,統計報表顯示30噸車型的效益明顯優于40噸的車型,該中心隨即下發通知,替換委辦郵路中的40噸車型。
此外,該中心還每月分析各郵路委辦運費情況,尤其是對收支存在重大異常的郵路和車次進行分析下鉆,通過新一代聯動收寄系統查清車次收入狀況,供上級決策使用。今年5月,經核查發現,發往貴陽、昆明的車次收寄紙品收入和成本不匹配,遂及時提出新的收寄建議。
運輸效能革命——動態調優打贏“成本攻堅戰”
運輸環節成本壓降是降本增效的“深水區”和“主戰場”。西安郵區中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出新協同破壁、新集約提效、新精細挖潛、新考核賦能“四新一體”的動態調優機制。“這套‘組合拳’打下來,上半年車輛裝載率同比提升3.66個百分點,在全國省會郵區中心名列第2。”西安郵區中心郵件運輸中心經理總結道。
新協同:省際協作激活雙向運能。針對西安—北京郵路12噸車型返程容間浪費的難題,該中心建立“跨省份協同降本”新機制。與北京郵區中心密切聯動,經過多輪數據共享與方案推演,推出“兩軸掛車雙向對開、滿載往返”的運輸模式,自3月實施以來,日均節省成本6300元。同時,在第六批次郵路調整中,果斷停開裝載率不足的西安—合肥陜2自辦郵路,將釋放出的運力資源投放至北京郵路,既滿足了集團公司要求,又實現了成本壓降。跨省份協同的深度和成效,在今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協同降本的效應正在不斷放大。
新集約:郵路整合釋放“規模紅利”。該中心嚴格落實集團公司“兩裝一卸”資源集約原則,在郵路整合上做足文章。一方面,合理串行,針對草灘、港務處理中心均有同路向郵件的特點,使用16.5米大容量車輛,開通串行郵路。截至5月底,累計減少發車1018趟次,節省運費199萬元。另一方面,在流量穩定的榆林、延安、天水等郵路,推行“小改大”策略,將主力車型從9.6米車替換為16.5米大車,1至5月累計減少發車1796趟次,壓降成本86.7萬元。
新精細:尾量精管練就“繡花功夫”。尾量發運是成本管控的難點,也是體現精細化水平的試金石。針對中山、東莞路向加車低效的問題,實施“尾量轉寄”策略(中山、東莞尾量轉廣州、淮安尾量轉南京發運),同時將南京尾量車型升級為13米車,充分利用大車容積。此“組合拳”實施后,日均節省1.4萬元。同時,實行動態調整應對波動,針對寧波路向業務量波動大的特點,建立靈活的“車型動態匹配”機制。當預測業務量低于閾值時,果斷將原定的13米車型調整為9.6米車型,日均節省成本1700元。青島路向加車裝車耗時久,導致效率低下。該中心果斷取消港務處理中心固定9.6米加車,將青島方向尾量郵件轉由濟南路向發運,日均節省3465元,也提升了郵件出局時效。所有這些看似微小的調整,背后都是對數據的模擬和流程的測算。
新考核:車輛裝載率是運輸效益效率最直觀的“晴雨表”。該中心將其納入核心考核體系,并以此為抓手,發動了一場全員參與的“裝載效能革命”。一是考核機制創新,制定了中心件數裝載率考核辦法,建立“裝車數量—裝載率—成本節約”的強關聯、可量化的考核模型。“以前成本管控感覺是‘上面’的事,現在分班組統計當班裝載率,每日通報,按周排名,壓力大,動力更足!”郵件處理中心班組長張超指著手中的裝載率統計表說。這套機制真正將指標分解到網格長、裝車員等一線崗位,形成“人人肩上有指標、車車裝載有標準”的管控格局。二是部門協同提效,在裝車環節,郵件處理中心精準測量車輛容積,郵件運輸中心據此核算,對發現的車型配置不合理、未滿載及方量異常等問題,實施降檔結算。1至5月,該中心通過降檔結算,累計降本244萬元。
“降本增效永遠在路上。”展望下半年,西安郵區中心總經理胡增山堅定地表示,“我們將緊緊圍繞集團公司戰略部署,縱深推進‘三維提升’進階計劃:在管理維度上持續深化‘四個到人’,狠抓裝載率、人效、上機率提升;在效益維度上強化精細化調度與資源協同,追求‘時限達標、成本最優’;在規范維度上全面落地處理中心規范化管理手冊,推動全環節、全流程標準化、定額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營銷效率和管理效能,全面助力陜西郵政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