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弟,今天苞谷都摘好了,趕快來看看喲!”手機那頭,重慶市巴南區麻柳嘴鎮平橋村黨支部書記周榮林笑聲爽朗。被喚作“張老弟”的,是巴南區郵政分公司木洞支局經理張渝。
6點,天邊剛泛起魚肚白,張渝已駕車抵達平橋村。一大片苞谷地邊上,村民剛摘好的苞谷被碼成了一個個“山包”。張渝下車踩著田埂深一腳淺一腳,蹲下來扒開苞谷殼,指尖掐了掐顆粒,挨個看熟得透不透。“這糯苞谷軟糯清甜,分分鐘賣光。”他喃喃自語,臉上顯露出自信的微笑。
去年,國家推進撂荒地利用,張渝跑遍村子搞調研,瞅準平橋村的荒地:“種糯苞谷換錢,糯苞谷喂雞鴨,荒地活了,錢袋子就鼓了!”村民秦光偉起初直擺手:“怕是白忙活。”張渝蹲在田埂上掰著手指算賬:“種出來的糯苞谷,合作社直接收,郵政來幫著賣,保準虧不了!”結果,當年秦光偉的糯苞谷通過郵政渠道快速售罄,糯苞谷養的雞更是在集市上被搶購一空。如今再見張渝,秦光偉笑得合不攏嘴:“張老弟的主意實在高!”
9點,糯苞谷裝車完畢,張渝馬不停蹄趕回麻柳嘴郵政所。村民湯文仲正等著買肥料,見他進來,便說:“張老弟,來15包肥料,地里莊稼等著‘加餐’呢!”張渝邊答應,邊轉身開車將肥料送上了門。
14點,烈日當頭,張渝又趕到八角村——長江邊的小島村,這里一片郁郁蔥蔥的大草坪被稱作重慶的“呼倫貝爾”。鎮里正推廣鄉村旅游,他拉著駐村領導汪斌與項目負責人郝永權看場地:“游客賞景時順手買特產,‘郵運通’的‘最后一公里’必須打通!”選定的館址就在去草坪的必經路邊,未來農特產品館里,不僅有當地特產,還有郵政文旅產品。
木洞支局扎根鄉村15年,張渝心里清楚:跟村民擰成一股繩,事才能辦成。八角村發展旅游缺資金,村民首先想到張渝——通過他的協助獲得郵儲貸款50萬元。如今,農家樂、小餐館紅紅火火,鄉親們見到他就說:“張老弟辛苦了!”
暮色中,張渝駕車返程。后視鏡里,晚霞染紅了村道。一聲聲“張老弟”,是這片土地給他最溫暖的回報。